湖南日报全媒体评论员 万丽君
又是一年端午到,大江南北的节日氛围“拉满”。江河湖港,彩旗猎猎、锣鼓喧天;特色庙会,张灯结彩、人头攒动;街头巷尾,洗米包粽、艾草飘香……让人不由得感叹一句:“好热闹!”
“热闹”,是近年来大家对于传统节日的共同印象。无论是“国潮奔涌的春节”,还是“古风花灯闹元宵”,习俗还是那些习俗,但人们的参与感与日俱增。就拿走俏端午节的“艾草门挂”来说,同样是表达驱邪避祟、祈福纳祥的美好愿望,但搭配上黄金球、菖蒲叶等花材,点缀上香包、葫芦、铃铛等配饰,传统的艾草摇身一变,成了契合现代审美的“新中式门挂”,营造出了属于年轻人的节日氛围。
千年优秀文化的传承,自有其美。一段时间以来,从围炉煮茶到汉服出行,从泉州簪花到漆扇制作,那些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传统习俗、国粹精华不再只是书本里的记录、博物馆里的陈列,而是以其鲜活的形式融入现代生活。于马面裙中感受独特的国风美学,以色彩浓烈的簪花表达对生活的热情期待……或许不同于古人的使用场景,但丝毫不妨碍人们从中愉悦身心。从这个角度而言,“热闹”并非传统节日独有,而是历史融入当下,传统与现代同频共振的生动体现。
有人说,这是当代人文化自信的“血脉觉醒”。同样,它更是以其创新表达的传统文化之美,越来越契合着当代人的文化自信。这个端午节,常德桃花源景区特设国风端午雅集,设计了制香囊、投壶、朱砂开智等仪式感满满的游戏;长沙方特东方神画推出大型真人AR剧场表演项目《屈原》;长沙简牍博物馆组织小朋友尝试艾草香囊DIY……一系列有趣有料的活动,积淀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美学内涵,迎合着现代人的文化诉求和生活理念。优秀传统文化守正之上的创新,自然能赢得更多人张开双臂拥抱。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一个漫长而宏大的课题。当人们在传统节日浓厚的氛围感中获得情绪价值,优秀传统文化也将在不断焕发生机与活力的同时,助推文化自信腾升。
责编:阳蕙鸿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年“农商银行杯”职工篮球赛开幕 梁志平宣布开赛
梁志平赴三道坑镇督导检查有效衔接等重点工作
九届县人民政府2025年第十三次常务会召开 梁元和主持
全县2025年三季度经济形势分析暨“项目建设年”活动讲评、市对县年度考核工作调度会召开
县委常委会(扩大)会议召开 梁志平主持
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集体学习
抢抓机遇 乘势而上 全力以赴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大盛会”活动奖励激励大会召开
梁志平带队调研农特产品进出口集散中心项目工作并主持召开调度会议
下载APP
分享到